全国服务热线
15118978625
目前商用的锂电池均采用有商用锂离子电池使用有机电解液(如碳酸乙烯酯EC、碳酸二甲酯DMC等)它们具有许多优点,比如:宽电化学窗口(≥4.5V),可匹配高电压正极材料;化学稳定性高,与电极材料兼容性好;促进 SEI膜形成,保护负极并抑制副反应;适应宽温度范围 (-20~60°C)。
但是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,水性体系电解液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备受瞩目。它以水为介质,成本低廉且环保无污染,契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。那为什么电解液不能用水为溶剂呢?主要是有以下原因。
1、水的电化学窗口窄,水的理论分解电压仅为 1.23 V(在标准条件下),而锂电池的工作电压通常在 3~4 V以上(如钴酸锂、三元材料等)。当电池电压超过水的分解电压时,水会发生电解产生气体。
2、水与锂盐及正极材料的化学反应,常用锂盐(如LiPF₆)遇水会水解生成 HF(氢氟酸),腐蚀电极材料和集流体。并且正极材料(如层状氧化物)在含水环境中会发生 结构坍塌或过渡金属离子溶出(如Mn、Co溶解),导致容量衰减。
3、水的导电性差,水虽然自身导电,但无法有效溶解足够的锂盐(如LiPF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更高),导致 离子电导率不足,水的高极性可能阻碍锂离子的溶剂化与迁移,影响电池的高倍率性能。
4、低温与高温性能受限,水在0°C以下结冰,导致电解液凝固,电池无法工作。水的高蒸气压易导致电池膨胀甚至破裂。
小结:水因电化学窗口窄、副反应剧烈、安全性差等问题,无法作为高电压锂电池的溶剂。